钛酸钡陶瓷掺杂工艺及其应用
掺杂改性是获取高性能无机功能材料的关键途径之一。掺杂组分的分布不仅对材料的工艺性能产生影响,而且对材料的微观结构具有显著作用,进而影响材料的功能特性。钛酸钡陶瓷掺杂通常采用的掺杂材料包括金属氧化物、稀土元素、玻璃和聚合物等。钛酸钡的掺杂改性主要通过等价掺杂(如PbTiO3、SiO2、TiO2等)和不等价掺杂(如Al2O3、Bi2O3、Y2O3等)来实现。
等价掺杂主要分为两大类:一类是Pb2+、Sr2+等二价离子,它们能够取代Ba2+的位置,取代后电价保持不变,但离子半径的变化会影响晶胞参数,某些离子会导致钛酸钡陶瓷的衍射峰发生弥散,而其他离子可能使居里温度向低温方向偏移,或者如Pb离子一般,导致居里温度升高。另一类则是化合价与B位离子(Ti4+)电价相同的离子,例如Si4+取代Ti4+会使居里温度向高温方向移动。
钛酸钡陶瓷的应用
钛酸钡在电子陶瓷工业中应用最为广泛,且最具开发潜力的领域是陶瓷电容器。钛酸钡陶瓷材料因其高介电常数、压电铁电性以及正温度系数等卓越性能,成为制备正温度系数(PTC)热敏电阻器、多层陶瓷电容器(MLCC)、动态随机存储器(DRAM)、节点放大器和光电元件的关键原料。近年来,基于BaTiO3的介电材料占陶瓷电容器总消耗量的90%以上。纯钛酸钡陶瓷及其改性化合物因其高介电常数,已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多层陶瓷电容器。
钛酸钡陶瓷可作为高储能密度介质材料,用于制造高储能电容器,适用于脉冲功率技术。与其他储能装置相比,电容器具有放电功率大、效率高、脉冲放电寿命长等优势,正逐渐成为脉冲功率设备中的储能元件,并广泛应用于电磁轨道武器、全电动军舰、战斗用车辆等国防领域。钛酸钡陶瓷用于制作超级电容器,应用于移动通讯、航空航天和国防科技等领域。特别是在电动汽车领域,大功率超级电容器展现了其前所未有的应用前景,不仅适用于短时间的功率输出,还可利用其高比功率、高比能量、一次储能多等优点,在电动车启动、加速和爬坡时有效改善运动特性。超级电容器还具有内阻小、充放电效率高、循环寿命长、无污染等独特优势,与其他能量元件(如发电机、蓄电池、燃料电池等)联合工作,是实现能量回收利用、降低污染的有效途径,能显著提高电动车一次充电的续航里程。